一中国汉字的书法艺术性
中国汉字不单是每个字皆具特定意义,并且每个字皆拥有完整恰似自然的各类形体。笔画纵横交错,结构奇异多变,形态丰富多样。于其千形万态的形体结构之中,蕴含着人们自宇宙自然所感悟的生命意韵。从这层意义来讲,每一个汉字皆是艺术家借由书写来进行生动且具生命活力的形象创造的基础。
图片
汉字之所以能够成为书法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在于其构成当中,深深蕴藏着自宇宙万物中抽象而来的生命形体构成规律。加之造字者、书法者在精神上存有这种感悟、这种涵养,此乃宇宙万物所赋予,并受其启示、暗示而形成的民族哲学、美学精神、文化意识所决定的。
图片
正是汉字固有的这些美学特征,方才使得书法家们在随笔势、随心律的书写(即书法艺术形象的创造)中有了与宇宙万物存在运动规律的契合。这里边既有宇宙万物存在的运动规律,亦蕴含着宇宙生命,是一种内涵宇宙精神的节律运动。通俗而言,中国书法是以各类汉字体符号为原型的视觉抽象造型艺术,汉字形体乃是中国书法艺术得以产生的根基。
图片
从甲骨文到《肩水金关汉简菁华》录入民间简书都保持了良好的抽象造型生态。
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形式 —— 中国汉字的四性之美,即偏旁合体性之美、笔画交构性之美、块架独立性之美以及形体多样性之美,皆具可视的形体与态势,具备视觉造型的潜质。各类汉字体符号数量繁多,千形万状,千姿百态,无一相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视觉抽象造型,奠定了原型(雏形)基础,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造型素材与艺术资源。
图片
近代著名学者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曾提出 “书,形学也” 这一书法艺术命题,极具学术价值。
这便从源头上先天决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视觉造型的本体特性,是一种视觉抽象造型艺术,它所呈献给人们的艺术形象是由笔画(线条)形态墨迹所构筑的具有抽象的宇宙运动规律和生命律动意味的审美意象。
图片
中国书法是一种诉诸视觉的抽象造型艺术。各类汉字体符号是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或意境形象创造的建筑材料,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和形象的造型基础。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或形象意境创造是通过汉字的媒介,借助 “奇怪生焉” 的毛笔、墨色的深浅、载体的渗化等物质材料的功用性能来构筑塑造的。
图片
故而,书法艺术的形式、形象、意境是感性的,千姿百态的,千变万化的,也是富有审美情感的。书法以其独特的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分割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最具冲击力的当属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和多样的线条之舞,蕴含其中的视觉效果、情感表现和气势力量,最终成为独特的线的艺术:书法。《黄庭坚郁孤台法帖草书遗珍》中所体现的慢慢构思出来的空间感创作就是最好代表!
图片
陈敬友先生曾言:“'逸’本是指一种生活形态和精神境界……'逸品’的一个特点是'得之自然’,这个'自然’是指表现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逸品’着眼于表现书法家本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这是重表现的倾向,也是所谓的写意的倾向。” 倘若说艺术符号即为艺术媒介,即艺术的物质表现手段,那么中国书法不单是以各类汉字体符号为表现对象的艺术,而且是以各类汉字体符号的点画(线条)形状、字形结构为媒介的二次艺术创造,是对汉字体符号能指中 “形” 的艺术功能的拓展,是基于此 “形”,发挥艺术想象力,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成果。
图片
书法艺术形式的生成源自汉字的 “象形” 性,“象形” 性,就意味着有形、有象、有势,拥有了发展成为艺术的基础元素和可能性。而无论怎样发展,汉字 “象形” 的品格不仅从未丧失,并且还将象形性的原则贯彻到底,着实具备了成为书法艺术形式的天生丽质和先决条件,这是其他文字难以与之相媲美的。同时,还具备了书法艺术创作特有的工具 —— 毛笔。书法艺术所需的这些生成要件,其他文字的国度皆不具备。
图片
二中国书法的民族性
中国书法自中华文化的羊水中孕育而生,也始终受着中华文化的润泽,这种文化品格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从未改变。书法艺术的民族特质,涵盖书法发展问题在内的基本前提、重大原则以及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一切皆无从谈起。故而,一切脱离汉字的其他任何所谓的书法艺术创造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皆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图片
它们或许能催生抽象绘画或其他新的艺术形式,但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创造和发展毫无关联,甚至是以中国书法艺术的消亡与牺牲为沉重代价的。
书法能够成为艺术的根本前提,正在于对汉字的书写。
图片
作为具备空间结构意义的汉字个体,皆有自身独特的原形,皆具有图像的特性。而这些空间结构的差异性特点,往往呈现出各异的生命意义,这些本身就蕴含着巨大 “空间形式美” 的表现潜力,通过书体的变化、点线形态的变化以及点线组合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 “奇怪生焉” 的毛笔,墨色的枯湿浓淡,载体的渗化等物质材料的性能,塑造出千变万化的书法艺术形象。
图片
从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在强调中国书法的汉字空间审美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坚守书法艺术的可读性,即 “字义内容” 的必要性,以从文化心理积淀的层面增强对书法美的欣赏,进一步强化当代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性,推动对当代书法艺术命运和生态的新一轮反思,也就是对当代书法艺术由 “观赏” 向 “阅读” 转型的探索。由于 “观赏” 书法侧重于艺术表现,诸如技法、形式、流派、风格、抒情性和创造性等方面,故而作品所书写的文字内容(“字义内容”)似乎不那么关键。
图片
如此一来,书法艺术与书写汉字中原本必然包含的 “阅读” 功能,便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淡化了。书法乃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既然书写汉字,那么书写的文辞内容必有其意义,可识可读是其基本前提。几千年的书法史便是如此演进的。
图片
即便今日的中国书法已然完全迈向艺术表现,书写的内容(字义)与识读成为可有可无的因素,但只要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对象(汉字)未曾改变,汉字的识读性便是必然的,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回避且永远伴随的,并自然而然地成为书法艺术审美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对书法 “观赏” 功能的偏重以及对书法 “阅读” 功能的忽视,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困境,甚至致使书法的文化品性和文史功能的缺失,以及对书法本性的反省。
图片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发展的未来走向趋势,除了注重发挥书法艺术的 “观赏” 功能外,还需寻回失落的文化内涵,回归本真,强化艺术审美 “阅读” 的综合效应,丰富艺术的审美蕴含,进一步提升其艺术、审美和文化品位,而《明陈淳红梨诗画卷》更进一步在追求书画同像之上的笔法、气质的一以贯之而且互补。
图片
善于 “发现或批评古人的不足之处同时汲取长处,从而将颜书的开张、柳书的紧结与骨力、欧书的奇崛、诸书用笔的自然多变铭记于心、运用于手,以丰富自身的艺术创造。”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本土原创的一种独特艺术形态,必须永远坚守它的民族本位性和文化根性。中国书法产生于中华文化的内部,成长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并在长期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人艺术的标志。因而无视中国书法的文化性、文人性和精英性,而仅仅从技艺、形式、造型、流行、时尚等形而下的层面来审视中国书法,是难以真正领会中国书法形而上的深邃广博之奥秘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肩水金关汉简菁华》、《黄庭坚郁孤台法帖草书遗珍》、《明陈淳红梨诗画卷》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印刷形态!
欲购专业级《肩水金关汉简菁华》、《黄庭坚郁孤台法帖草书遗珍》、《明陈淳红梨诗画卷》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如何配资.专业配资平台排名第一.机构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